说到苏联都不陌生,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世界上出现了两个超级大国,一个是美国、另一个就是苏联。

111.png


在冷战达到白热化的1970~1980年代,苏联的军力也达到了顶峰。彼时的苏联拥有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的军事力量,其强大程度令整个北约都感到恐惧。

222.png

苏联人亲眼见过核武器的威力,一直在疯狂追求核力量。20世纪60年代,美国已经拥有2.7万枚核弹头,苏联此时总量不过才为这一数字的1/10左右;然而仅十余年后,苏联的核弹头数量几乎达到美国两倍。


电影《守望者》里有句台词:假如爆发核战争,就算拦住俄国人99%的核弹,剩下的依旧可以毁灭人类。这便是对苏联军事力量的写照。


苏联虽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但缺乏足够的经济规模来支撑这一庞大的军队。苏联企图称霸世界的军事机器,却反过来成为碾碎自己的粉碎机,最终成为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


苏联的崩溃不单单只是地缘政治的分水岭这么简单。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也代表着一个知识时代的终结。列宁主义在全球退潮,几乎没什么人还在认真捍卫这套理论。

timg.jpeg


苏联解体后,众多普通人却为梦想破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以下几本书则讲述了在红色苏维埃政权下民众在社会剧烈转型时期的心路历程。


苏联解体前后,喝着可乐长大的一代人的心路历程 |《“百事”一代》¥42立即购买满纸警句,"我们这里有的是天才,他们在什么人面前都不会觉尴尬"

个性的民族,缓慢的节奏,冗长的人名。
偶尔有精辟的真理,让人激动万分,抓耳挠腮。


苏联解体后,俄国普通人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二手时间》¥52立即购买非常好的书。没想到读的感受是这么难过,读一会儿就扔到一边不敢看。历史上这样凄惨的事情太多,当事人出来说话,历史的在场感和痛楚感生动直观地展现在眼前,读的人也能感受到那种崩塌和绝望。


切尔诺贝利核难幸存者口述实录,每一页都是残忍又感人的故事|《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死亡还是爱情》¥30立即购买

真实比一切都更有力量。

与死亡相伴而来的是苍白无力的呼喊!作为纪实文学,作者却逼真地代入事故主人公所感受到的恐惧,无奈,焦灼与几乎喘息着的爱,以几乎共情的呼喊牵动着你的神经。但你看到的却是一个个沾满血的奇异又残忍的故事,不忍卒读,眼泪早已滑了下来。你还能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


寻找那些被推倒的列宁雕像 |《Looking for Lenin》¥299立即购买

在解体的过程中,乌克兰已经推翻了列宁的所有纪念碑。作者已经追捕并拍摄了这些被禁止的苏联雕像,揭示了他们不光彩的命运。

从1991年的原始人口为5500人,今天没有一个列宁雕像仍然站在乌克兰。两位都在基辅的作者已经搜遍这个国家寻找这些被推倒的人物的遗体。他们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发现了他们:列宁居住着花园,废料场和储藏室。他在困难时期倒下了 - 切成碎片。


生活在核辐射区形形色色的人生故事丨《切尔诺贝利之春》¥92立即购买没话可说的好。伴随着作者自己对画画这一载体的体验和思索,对核灾难地区的一次探访。前一半压抑低沉,后一半出现彩色之后真是震得热泪盈眶。“我原以为会直面死亡和危险,而我看到的却是生命!”灾难过后人们如何生活?伴随着死亡的滴滴声,也不会停下微笑和歌唱。


感受前苏联的电影文化|《俄罗斯先锋电影海报》¥130立即购买在视觉、平面和电影艺术的交叉点,电影海报是一个关于特定的文化时代精神的独特和震撼人心的记录。本书汇集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前斯大林苏联的250张海报,在苏联现实主义成为正式的艺术主义之前,探索这个时期的能量和发明。


宇宙共产主义建筑 |《Frédéric Chaubin: CCCP》¥126立即购买这些被称为未来主义、粗野主义的建筑,因其巨大的体量、奇异的造型、不容置疑的力量感而震慑今日的观众,它们如此霸道,如此具有压迫性,但又在荒芜中逐渐散发颓废的科幻诗意。 看到这些建筑引起的赞叹,有时候远甚于看同时代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的作品。因为早在那个时代,苏联人就已经创造了未来。


哆嗦一下,亲身感受来自那个时代的兴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