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来切尔诺贝利旅游的外国游客都像Frank一样,希望在地球上最著名的死亡禁区里看到一米长的耗子或者五条腿的狼。

文章内图1.jpg 

但这里只有慈眉善目的乌克兰老嫂子。

 

热情的老嫂子见到中国游客,还会喊一声“达瓦里希(同志)”,送出一篮子自家辐射田里种的“恶魔果实”,吃过的都说挺甜的。

 

文章内图3.jpg 

老人要对每个从发达国家来的人解释:“我经历过斯大林时期的饥荒和纳粹的坦克,比起辐射我更怕挨饿。”

 

乌克兰东部战争造成许多人无家可归,逃难的年轻人有的是经朋友介绍,有的是直接上网搜“全乌克兰最便宜的房子”,掏350美元就买下隔离区的新家。

文章内图7.jpg 隔离区内房屋300-3000美元不等,享有永久产权

 文章内图9.jpg普里皮亚季空气中的常规辐射值还不如一趟高空航班,在著名的废弃摩天轮上坐一个月才相当于拍一次X光片。

 

33年前,人类从这里仓皇逃离,大自然重新接管了这片土地。

现在禁区里的树木比《魔戒》里的瑞文戴尔还要茂盛,飞禽走兽得以繁衍生息,似乎比起放射性元素,人类才是灾难的源头。

 图片1.png哺乳动物数量比核泄漏之前还要多,科学家甚至观测到了在外界难得一见的濒危物种。

 

2008年一群西欧艺术家来切尔诺贝利取材,支持环保组织反核能运动。但到地方之后,发现绿色颜料用得最快。 

商品图.jpg点击购买¥/82

法国漫画家,《切尔诺贝利之春》的作者艾玛纽埃尔·勒巴热就是其中之一。

  

“这可是在切尔诺贝利啊!此刻,我根本感觉不到这里曾发生过天大的灾难,只有一场颜色的盛宴。我是被派来画切尔诺贝利的。我来本应该画下阴森恐怖,而现在画的是深绿色的树叶、泛着亮黄色的嫩芽、胭脂红色的针叶树干、靛蓝色的桦树、随风轻舞的白色花瓣…”

 图片4.png《切尔诺贝利之春》中,一个居民在森林里推着婴儿车。

作者有时居住在森林里,把眼前的一切都画下来。图片5.png

曾经被人类变成废土的地方,现在却为遭遇灾难的人疗伤。

 

这种强烈的错位感给了勒巴热创作灵感。就连作者自己都说:“让我惊讶的,是生活本身。”

 图片6.png“这样的生活让我感到充实饱满…此时此地,我又能画画了,能探索无限的绘画方式。”

 

作者用电影般的分镜手法,让画面看上去流动了起来,读者仿佛就是故事的一部分,参与着切尔诺贝利人的喜怒哀乐。

图片7.png“维克托,这人镶了金牙,喜欢从隔离区偷东西来卖,非常喜欢喝酒和大笑。在他身上似乎看不到灾难的沉重。”

 

如果说HBO的《切尔诺贝利》是一首镇魂歌,《春》就是献给那片土地的摇篮曲。你追剧的时候流了多少眼泪,从这本书里就能获得多大安慰。


图片10.png8开铜版纸印刷保证了每一页都完全还原了作者原手稿的色彩,收藏价值Max。

 

合上《切尔诺贝利之春》,从新闻里了解到4号反应堆覆盖上了新的石棺,据说能保100年安稳。100年后怎么办?或许人类找到了消除核威胁的手段,不然就再加盖一层更大的。

 

“不像俄罗斯套娃吗?”住在普里皮亚季的老人吞了口伏特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