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想三岛其实是一个内心非常软弱的人。他的刚毅的面孔、粗重的眉毛、冷峻的目光其实是他的假面。他软弱性格的形成与他的童年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强大、跋扈的祖母的爱病态了这个敏感男孩的心灵。但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古怪的祖母,很可能也没有怪异美丽、如同黑红花朵的三岛文学。


  我猜想三岛是一个在性问题上屡遭挫折的人,他对女人的爱恋到达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他对男人身体有强烈的反感,他绝对不具备同性恋的倾向。我感到三岛有很多关于他自己的话是骗人的。如果三岛说自己痴迷男人的话题是他初涉文坛、30岁前所说,如果他在40岁之后再没说过这样的话,那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所谓对男人的爱恋云云,其实是三岛标新立异、希望借此引起人们注意的邀宠行为。作家的真面貌,应该从他的小说里发现。三岛由纪夫其实就是《金阁寺》中的沟口,当然,也不完全是沟口。 


  我猜想三岛的软弱性格在接触女人时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他有着超于常人的敏感,超于常人的多情。他是一个病态的多情少年,他的灵魂高贵而娇嫩,仿佛还是蜕壳的幼蝉,承受不了任何伤害。《春雪》中的贵族少年春显既是三岛的理想楷模也是三岛青春期心理的形象化表现。


  三岛的“同性精神恋”,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学的行为。结婚是三岛人生的也是他的文学道路的重大转折,他与妻子的正常生活治愈了他在男女关系上的自卑,有《潮骚》为证。 


  我猜想三岛自己也不愿说清楚《金阁寺》里的金阁到底象征着什么,我认为《金阁寺》简直可以当成三岛的情感自传,沟口的卑怯心理活动应该是三岛结婚前反复体验过的。如果硬说金阁是一个象征,那么我猜想金阁其实是一个出身高贵、可望而不可即的女人的象征。 


  我猜想三岛写完《金阁寺》后,名声大振,物质和精神都得到了满足,他已经落入了平庸生活的圈套。但三岛是决不甘心堕入平庸的,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功成名就的危机,他不择手段地想从泥潭中挣扎出来,但这样做付出的沉重代价之一是三岛从此丧失了纯真文学的宝贵品格,变成了一个具有政治色彩的文学家,代价之二就是他的强烈的理念,部分地扼杀了他的文学想像力。


  写完《金阁寺》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三岛在日本文坛上还是热点人物。但三岛骨子里是个小说家,他真正看重的还是小说。我猜想三岛在那些纷繁的岁月里,始终处在痛苦和矛盾之中。


  我猜想三岛是一个十分看重名利的人,他远没有中国旧文人那种超脱、淡泊的心境,他很在意评论家的说好说坏。写完《春雪》、《奔马》后,他心中忐忑不安,直到得到了川端康成的激赏,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写完《晓寺》后,评论家保持着沉默,他便愤愤不平地对国外的知音发牢骚。由此可见,三岛是一个很不自信的作家。


  他最后的剖腹自杀是给自己的作品做了一个巨大的广告。从那一刻起,一道血光就把他全部的文学和他整个的人生照亮了。从此三岛和三岛文学就永垂不朽了。


  我猜想三岛临终前是很犹豫的。他很爱这个世界,但口号喊得太响亮了,不死就无法向世人交代。所以三岛是个老实人,其实,你不剖腹谁又能管得着你? 


  我猜想三岛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不能看到他死后的情景,他一定千百次地想像着他剖腹后举世轰动的情景,想像着死后他的文学受到世界文坛关注的情景。他也许常常会被这些情景感动得热泪盈眶,但热泪盈罢,遗憾更加沉重。


  三岛的一生好像非常复杂,但其实很简单。三岛是为了文学生,为了文学死。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文人,他的政治活动骨子里是为了文学的。


  三岛本来没有什么难解的地方,但也是那最后的一刀使他成了一个巨大的谜语。几十年后,我们还要来研究他,谜底也就解开了。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作为一个作家,三岛是杰出的,杰出的作家并非三岛一人,但敢于往自己的肚子上捅刀子的作家就只有三岛一人了。 


  这样的灵魂是不能安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