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10月16日,奥斯卡·王尔德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天秤座的他,后来被世人称为“唯美主义在世间行走的代言人”。


王尔德一向以爱开玩笑和对美挑剔而著称。据说,他去世的时候盯着法国巴黎阿尔萨斯旅馆里的墙纸抱怨到:“要么墙纸消失,要么我消失。”


不知道其他写文章的人会不会也一样,在研究和写每一个悲剧人物的时候,都会伤感和低落,甚至眼含泪水。所以这篇,不想从“被人诟病为违背伦理的同性恋”的角度去写王尔德。就像他,也从不用“道德”这个词在他的作品里探讨美德与邪恶,他探讨的是“美”--这个对他来说像苦难一样的神秘存在。


世上有两种作品,一种是艺术家用自己的一部分创作的,另一种则是艺术家用自己的全部创作的。


显然,王尔德是后者。


他曾是天才美少年,从小表现出阅读速度方面的才能,半小时内可以精读一本三卷册的小说,还能复述个十之八九。在1874年拿到全额文学奖学进入牛津大学Magdalen College主攻文学之前,他是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优等生里的第一名。在牛津时代各种花天酒地之余,他依然获得罕见的古典文学学位阶段考和学位终考的双一等成绩。


提到牛津,突然想起他曾高级黑过剑桥:“如果你去了剑桥,恭喜你!那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牛津大学预备学校” 。


虽然以“毒舌”著称,但拔得“辩才毒舌”头筹、技压王尔德的人,是大他20岁的美国旅欧画家--詹姆斯·惠斯勒。1880年开始,他俩是邻居亦是朋友。整个伦敦社交圈,每天都在更新他们出语不凡、俏皮尖酸的互怼话题。


惠斯勒--王尔德喜欢拿自己开心,惠斯勒喜欢拿王尔德开心


有一次,报纸登出他们俩的对话并添油加醋、大加发挥,王尔德给惠斯勒写信说:“太荒谬了,我俩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除了自己之外什么也没谈。”而自大的惠斯勒回信说:“不,不对,奥斯卡,你忘了,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除了我之外什么都没谈。”


但对于惠斯勒多次的公开抨击,“巴掌直接扇到脸上”的王尔德饱受十年羞辱,才于1890年与他断交。若说“厚道”,王尔德也当得起他后来临终前调侃自己的称谓--“圣奥斯卡”。


青少年时期,王尔德的文学造诣只是崭露头角。从24岁毕业后定居于伦敦,直到1891那个多部杰作面世的“奇迹之年”,期间有13年的时间里他并无重要作品。在伦敦社交界成名完全是靠惹眼的奇装异服、特立独行的古怪行为和谈吐机智的辩才。


即使如此,当时的王尔德过得还是相当顺遂和欢乐的。出书、结婚、生了俩儿子、成名、风华正茂!


直到1892年,他结识了侯爵之子-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即Bosie波西。


“人生有两个悲剧,第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第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


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爱到失去理智?


王尔德对美的追求和热爱,自然也包括了对于美好外表的迷恋。小他16岁的波西,就是在他心里那个一笑倾城的“小妖精”。只此一眼,便搭上了一生。


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探讨了邪恶与美的关系,格雷是一个异常俊美的少年,当他看到画家为自己作的画像时,被自己的美貌所折服,想要永远留住这完美的容颜。于是他向画像许下誓言:所有邪恶带来的丑陋由画像承担,而我将永葆青春。有了这个魔鬼交易,格雷不断伤害别人的感情,他的容貌不变,而画像则一天天变得丑陋不堪。直到有一天,当他的良心被刺痛,他决定打破那个魔鬼交易——他用刀子刺向画像,画像恢复了貌美年轻,而他则倒地而亡,容颜瞬间变得丑陋而衰老。


波西在连读了14遍《道林·格雷的画像》,经人引介拜见王尔德,在1892年,他们很快发展了感情。也从此改变了“快乐王子”王尔德的一生,悲剧即将上演。


波西一直被视为“红颜祸水”。实际上,我认为王尔德的悲剧人生开始自1886年,17岁的牛津辍学生罗比掰弯了王尔德,从此打开了他新世界的大门。但无论如何,罗比是用一生来深爱并守护王尔德的人,在王尔德临终前也只有他和另一个友人在。王尔德逝世后,罗比整理并遵照他的遗愿,删减并隐去了波西在《de profundis》中的指称与细节,为了更好的维护王尔德家族的名声和他的两个儿子。最终,罗比被葬在了王尔德的墓中,也算圆满。


波西脾气暴躁、骄横自私、挥金如土,很快消耗了王尔德5000英镑的巨款。俩人热恋的那两年间王尔德不仅抛家弃子,也没写出任何作品。正是因为波西的幼稚和冲动,使王尔德走上状告侯爵(波西父亲)诽谤的法庭,进而情势急转直下,终至身败名裂。


王尔德入狱的那两年,波西也无影无踪。即使如此,王尔德仍在狱中写下长篇“情书”《de profundis》--它有个很美的中文译名《自深深处》,而我叫它“致前任”(在王尔德逝世后,罗比整理并要求将此情书封存于大英博物馆50年,1962年世人才看到完整版本)。最开始王尔德如怨妇一般在“致前任”中揭露波西虚荣奢侈、挥霍无度的生活,尖锐控诉波西没有文化并霸占了他的艺术创作时间和经历,以及指责波西没心没肺给他带来的痛苦和伤害,让他卷入其家庭纷争,害他穷困潦倒、锒铛入狱。渐渐的,他改变话题和语调,说将自己毁掉的人还是自己,自负的认为自己象征了当代的艺术文化,之前的享乐生活带给了他艺术创作的灵感,如今的牢狱生活让他心生谦卑,所以监狱的苦难经历对他来说,使他内心更加强大。信的结尾,王尔德还提出了再次见面的要求。


王尔德说:“我可以抵挡任何事物,除了诱惑。”波西之于他,便是禁忌的诱惑。


真爱,让他失去理智;真爱,让他卑微到尘埃。最刻骨的爱是理智无法解释的,波西所激发出的王尔德的癫狂和奋不顾身,是一种对平庸生活的倾覆,也是一种对唯美主义的成全。


出狱后,王尔德百般辗转还是选择了波西,但即便两人的再度复合,也只有三个月。


逃到巴黎的王尔德,经历了大风浪,经历了爱人的背叛,社会的排挤,身上的风光不再。1897-1900 年,王尔德在巴黎度过了人生最后三年时光,1898 年他完成并出版了诗集《雷丁监狱之歌》,作为此生总结。


他的人生是诗,他殉的道是美之道。


“声名狼藉的牛津大学圣奥斯卡,诗人暨殉道者。”


王尔德1900年客死法国,葬于拉雪兹公墓。按照他的遗言,他的墓碑被雕刻成辨不出性别的斯芬克斯的形状。这源于他的一首名为《斯芬克斯》的诗。


在去世前不久,他很想给自己取个能够留名青史的绰号,于是自封为“声名狼藉的牛津大学圣奥斯卡,诗人暨殉道者。”——运用他驾轻就熟的“悖论修辞”,就像他的人生风格。


在拉雪兹公墓的王尔德墓碑前,斯芬克斯雕像下,曾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们献上的玫瑰和唇印。《Paris, je t'aime》(《巴黎,我爱你》) 这部电影中发生在拉雪兹公墓王尔德墓碑前的那个故事中,女主角与未婚夫的争吵和分手,就是源于未婚夫不理解为何女人们都来朝拜王尔德并亲吻墓碑上。但好在后来王尔德灵魂的出现,让男主又追回爱情。


他的墓碑上刻着POET, DRAMATIST, WIT。


他是看透了生活底牌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