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黑客帝国》完全被“子弹时间”和大墨镜吸引了注意力,现在重看才发现是一部冰冷、不详的现代社会预言。


640.gif


抛开已经过时的特效和故弄玄虚的台词,导演沃卓斯基姐妹取众家之长,把诸多哲学思想和前卫艺术融入进了影片,让这部武打片提升了三个档次。


宗教隐喻


剧中每一个名词都来源于《圣经》或其他神话体系,给未来世界覆盖上了一层宗教意味。


640.jpeg

主角Neo在Matrix的名字为托马斯·安德森(Thomas Anderson),在希伯来语中,托马斯的意思是双生,正如特工史密斯拷问尼奥时说:“你有两个生活”。Anderson在希腊语中意为“人之子”,在基督教中,“人之子”特指耶稣基督本人。Neo就更容易理解了,倒写便是救世主的“One”。


640-1.jpeg

墨菲斯(Morpheus)在希腊神话中是改变梦境的梦之神,在电影中他把Neo从虚幻中唤醒,承担了指路人的作用。

640-2.jpeg

史密斯(Smith)在英文中的意思是铁匠,他的车牌号IS5416暗示《圣经》以赛亚书第54章16节:吹嘘炭火,打造合用的器械的铁匠是我所造;残害人、行毁灭的也是我所造。暗示了史密斯特工在Matrix世界中的作用——毁灭。


640-3.jpeg

崔妮蒂(Trinity)指的是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和圣灵。Trinity用电脑把福音传给尼奥,是圣灵的醍醐灌顶。


640-4.jpeg

锡安(Zion)是位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山峰,同时也是犹太人的文化中心,更是上帝最后审判的地方。暗喻人类最后的庇护所和重新开始的圣城。


赛博朋克


沃卓斯基姐妹是押井守的忠实粉丝。她们向出版人提出电影制作请求时,直接放了一遍《攻壳机动队》,并直言这就是他们想要拍摄的电影。押井守正是赛博朋克界不可绕过的一座大山。


640-5.jpeg

《黑客帝国》中可以找到大量致敬《攻壳机动队》的镜头。


赛博朋克(Cyberpunk)由“Cyber”(信息化,网络化)和“punk”(叛逆、朋克精神)组合而成。词根“Cyber”来源于单词“Cybernetics”(控制论)。

640-6.jpeg

科幻作家对科技膨胀的警惕和对人工智能担忧造就了“赛博朋克”这一概念。“高科技,低生活”可以概括赛博朋克的精神内涵,作家布鲁斯·斯特灵(Bruce Sterling)总结的特质是:“待人如待鼠,所有对鼠的措施都可以同等地施加给人。闭上眼拒绝思考并不能使这个惨不忍睹的画面消失。”


640-7.jpeg


从画面来说,赛博朋克作品都弥漫着一股反乌托邦的末世感。高科技没有给城市带来整洁和秩序,反而充斥着被光学信号渲染的精神污染,由驳杂的电子绿光和密集的建筑结构组成的世界,暗喻以“控制”为主题的社会结构。


从本质来说,《黑客帝国》和《攻壳机动队》都打破了虚拟和现实的边界,在架空世界中寻找被“技术”禁锢的人性。

640-8.jpeg

缸中之脑


1999年《黑客帝国》第一部上映的时候,“缸中之脑”这个概念完全把观众唬住了。年轻人见面讨论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一切到底他妈是不是真实的?


希拉里·普特南的缸中之脑:假设疯狂科学家将一个大脑从人体取出,放入一个装有营养液的缸里维持着它的生理活性,超级计算机通过神经末梢向大脑传递和原来一样的各种神经电信号,并对于大脑发出的信号给予和平时一样的信号反馈,则大脑所体验到的世界其实是计算机制造的一种虚拟现实,则此大脑能否意识到自己生活在虚拟现实之中?

640-9.jpeg

《黑客帝国》的英文原名是《The Matrix》,Matrix意为母体、子宫、矩阵,所有人类都是被困在缸中的大脑,被圈养在“母体”中。

640-10.jpeg

动画版交代了“母体”诞生的起源,人工智能和人类爆发了一场世纪之战,人类最终战败并被困于Matrix中作为生物电池为机器人供电。


“缸中之脑”问题就像所有怀疑主义一样,本身就是带着悲观色彩出生的,笛卡尔听了都会落泪,观众能不绝望么。


640-11.jpeg

“我知道这块牛排并不存在,当我把它放进嘴里时,Matrix就给我的大脑发布一个指令,告诉我这块牛排多汁而美味。”


柏拉图的洞穴寓言揭示了逃离缸中之脑的矛盾。人们犹如囚徒般生存在地下洞穴,从未见过洞外世界的他们只能在墙壁上看到阳光和火光的投影,他们以不同的名字称呼这些投影。直到有一天囚徒逃出洞口,所见的真实世界远不如墙壁上的投影动人。唤醒洞内的同伴等于揭穿了他们的幸福。


640-12.jpeg



Zion的反抗者们就像困于洞穴的囚徒,洞内洞外皆是地狱,所以Morpheus对Neo说"You've been living in a dream world, Neo",其实也是导演借Morpheus的口向观众提问,如果醒来时残酷荒芜的现实,继续沉睡是花天酒地的虚拟,你会选择红色药丸还是蓝色药丸?


640-13.jpeg

鲍德里亚的“拟像”社会


Matrix给被禁锢的人们设计了一个无限逼近现实的乌托邦。人类的一切需求都是“被需求”的。正如Mouse写出红衣女郎程序,并和Neo调侃道:我可以安排你们约会哦。Matrix不断给插槽里的人类出选择题,被困于选择旋涡的人无法自拔。


640-14.jpeg


鲍德里亚笔下的消费主义社会几乎就是“低科技”版的Matrix,媒体和互联网利用人性的弱点去制造焦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你消费升级,通过所消费的符号来标记自己所归属的阶级,忘记自己真正所处的位置。


640-15.jpeg

影片一开头基努里维斯从绿皮书盒子中藏软盘,那本书便是鲍德里亚的《拟像与仿真》。沃卓斯基姐妹在第二部第三部拍摄前曾邀请鲍德里亚参与创作,不过遭到拒绝。


640-16.jpeg

第二部中,Persephone家书房中通向开锁匠的机关是一本书,仔细看会发现是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们通过大众媒体所看到的世界是被加工过的拟像,就像红衣女郎并不存在一样,但人们却只有这一个观测窗口。


政治隐喻


《黑客帝国》乍一看是一部救世主消灭邪恶暴政的英雄主义电影,但背后却是一则冷酷的政治寓言。


影片中除了主角Neo,最重要的便是先知(Oracle)和建筑师(Architect)。Architect作为Matrix的最高管理员,一直在和觉醒的人类作斗争。Oracle是引导人类走向自由的先知,但在第三部中,Architect和Neo的对话揭露了Zion的背后的阴谋。

640-17.jpeg

怕你们忘了剧情我用最快速度过一遍。


640-18.jpeg

程序虽然能够模拟真实场景和感官,但总有一小撮人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Zion就是“觉醒者”的聚集地。

640-19.jpeg

引导觉醒者革命的先知是程序。和人类长期接触过程中,Matrix发现人是迷信的,也就是容易产生“信仰”。所以“先知(Oracle)”诞生了,她长期给予ZION的人们启示,指导抵抗者们在可控范围内搞破坏,从而将这些“不稳定因素”的行为彻底掌控。

640-20.jpeg

Architect对Neo说:“你是(Matrix里)一个未平衡方程的余数总和”,指的就是Neo是非法程序的最高级别存在,换言之人类的救世主其实也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

640-21.jpeg

Architect作为系统系统平衡者,他总是希望系统能回到最初的稳定状态,因而不断地利用Zion排除bug和异常,在破坏与重建中保持系统的相对稳定。

640-22.jpeg

比起Architect希望通过“打补丁”维持现状,先知追求的是彻底的系统升级,所以她导演了Neo和Trinity的爱情。寻求系统在未经历过的混乱中获得新代码。在第三部中Neo与系统核心Source达成交易,即消灭无限增值的病毒Smith,同时保证Zion世界不被毁灭,觉醒的人类有归属之地。最后Neo和Smith同归于尽共同湮灭,系统顺利完成升级,先知实现了的目。


不管是消费主义、赛博朋克、还是缸中之脑,主题都是解构对人类的桎梏。统治的秘密就是给予有限的自由,人工智能在和人类接触时渐渐了解了“堵不如疏”的道理。

640-23.jpeg

从Architect和Neo的对话中可以发现,Matrix远不止一个版本,在最初面对觉醒者时血腥镇压、创造乌托邦都不能有效遏制局势恶化,经过多次版本更迭,Matrix默许了自由之地,但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尽在掌握。

640-24.jpeg

Neo在所谓“现实”空间Zion用超能力消灭了机械乌贼,暗示了Zion也是在虚拟世界。


640-25.jpeg


自由之地Zion就像一个甜蜜的诱饵,把觉醒者们源源不断地引诱至此,再被统一剿杀。吃下蓝色药丸的人类安然入睡,选择醒过来的人却灰飞烟灭。

640-1.gif


《黑客帝国》引发的时代精神大讨论已经过去20年了,这个世界真的变好了吗?

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 |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27立即购买

哆嗦一本,揭开世界的表象。